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

2020-1-31发布 314 0 0

镇长

保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当《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敲醒我们内心沉睡已久的文化基因,带领我们感受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时;当带有“青花瓷”、“水墨画”、“文房四宝”等中国元素的成衣在世界各大时装周上频频获赞、获得摄影师无数菲林,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时;当京剧、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校园时,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由“冷”转“热”,逐步复苏与回归。然而,在新时代,传统文化也需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也需要借助“现代表达”的形式在文化自信的今天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需要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

       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辨别力,要否定全盘接受的态度,例如传统文化中“别尊卑、明贵贱”、“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是要摒弃的。那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辨别力呢?我建议大家,不如去多读读经典的书籍,去积累思想的深度,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刷微信、微博,看网络直播上;多去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那些现成的结论,而不是盲目地去相信网络上的那些“大V”和“权威”.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需要理性辩证的反思能力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公益讲座上,女主讲人在讲座上大谈“女子最好的嫁妆是贞操”、“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遵守妇道”等理念,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很多同学认为在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新时代,这种公然宣扬封建社会旧时代的“女德”思想是不合时宜的,是逆潮流的言论,开始批判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当大家义愤填膺时,有没有冷静下来仔细地反思一下:尽管这样的言论不合时宜,但是无论我们的社会怎么进步和发展,怎么追求独立和平等,自尊、自爱、自重的道德品质是一定不会被舍弃的,这关乎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性别无关。即便是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系列举止欠佳的行为。例如,食堂里,热恋中的情侣不顾其他进食同学的感受,公然互相“喂饭”;自习室里,情侣之间亲昵地相互交谈,甚至发生肢体接触,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种在公众场合的不当行为,即便是“发乎情”,也要“止乎礼”,这关系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需要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相融合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才女武亦姝频频“圈粉”,网友盛赞其“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微公益视频《我们的端午节》在网上广为流传,用有温度、有深度的方式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呼唤传统亲情的回归……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代沉淀逐渐散发出其独有的魅力与光芒,为我们今日的文化自信打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同时,开放、包容、平等的理念同样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以“女德”为例,抛开原有的“女子要三从四德、遵守妇道、以夫为大”的封建思想,“女德”的现代表达更多的可以理解为女性追求的独立、自强、自信、自爱。

  同学们,你们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希望你们能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读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多参加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用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魏金婷 东华大学

赞赏支持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