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生命审视——兼谈责任与担当

2020-4-24发布 754 0 0

镇长

保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2020庚子鼠年以一个不平凡的开场震撼了中国,一场始于荆楚遍沿华夏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春节计划,也打破了同学们的学习节奏。

  在这个“买一赠一”的超长假期里,相信同学们都跟我一样,流了太多的眼泪,有为抛家别子、剃发逆行的白衣战士的勇敢与无畏流下的感动的泪水,有为还在布置抗疫工作的院长,为已经写好婚礼请柬却再也没有机会迎娶新娘的90后医生等等牺牲在战疫一线的勇士们而流下的遗憾的泪水,有看到护士母女面对面隔空相忘、医护情侣隔窗接吻时流下的温暖的泪水,有看到疲惫憔悴的耄耋终老依然在奔波劳作时流下的心疼的泪水,也有从坍塌的隔离酒店废墟救出一对姐弟冰冷的身体时流下的痛心的泪水,有看到市民自发手摇国旗跪谢目送援鄂医疗队时,留下的感激不尽的泪水,更有在看到众多红马甲志愿者、90后党团青年所展现的青春的磅礴力量时,又会流下希望的泪水……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的确,没有在深夜流过泪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在这场建国以来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全民阻击战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大家都是当事人,都是这场全民战疫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

  随着疫情形势的逆转以及中外鲜明的对比,不仅让我们对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等等原来这些书本上的大道理有了自己切身的感受和实实在在的答案。相信透过一次次热泪盈眶的双眼,也同样让我们对生命的渺小与伟大、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有了更深刻的体味。

  在这个全社会都被按下暂停键的假期里,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开始进入深度思维向内审视的起点。我们开始拜访自己的内心,拜访那些更深层次的价值与领悟;拜访恐惧背后的希望,危机伴随的契机;拜访那些我们曾经的“课堂”很少讲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认知……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自我与家人、友人甚至陌生人的关系,开始审视自我,我们究竟从哪里来?为何而来?人生终将走向哪里,生命的意义又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新审视我们的生命,这每个人有且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应该怎样度过,又怎样才算有意义呢?

  一、尊重自然,认识生命

  虽然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长”,但人与自然从来都不应该是对立与征服的关系。恩格斯对此有一段经典的话值得人们牢记:“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只是这种报复有的是“立竿见影”,有的则是“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如同欧洲曾经的黑死病或者十几年前我国发生的SARS、禽流感一样,是一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黑色病毒风暴。尽管经过全力防治,人们肯定能胜利度过这一“劫”,但至今尚未完全确定来源的各种病毒的疯狂肆虐,在一次次用沉重的方式敲打人类—— 敬畏自然!

  正如严春友教授在《敬畏自然》一文中所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非分之想成为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敬畏自然,戒除任何想对大自然为所欲为的念头;同时认清人类的能力边界,不管我们的技术如何进步,也永远没有“人定胜天”的那一天,每一个对大自然的鲁莽行动都遭到了沉痛的教训,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如此;还要树立平等意识,自然中的每个物种都拥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存权利,人类应该与它们共生共长,形成和谐的生态,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张爱玲曾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人类的渺小与能力的有限,我们才会对自然敬畏对动物慈悲;因为懂得生命诞生的来之不易与意外降临的措手不及,所以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能对生命慈悲。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生命的最初是如何诞生的?

  约50万个精子里只有一颗可以成为受精卵。

  约每6例的受孕中有一个小生命可能夭折。

  母亲需要约10个月的孕育,忍受约12个小时的痛苦才能迎接小宝宝的诞生。

  因此生命的降临本身就已经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奇迹般的存在。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父母含辛茹苦地孕育我们,我们承载着家庭的寄托,承载着社会的培养,民族的希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厚爱自己善待他人呢?

  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就在3月初,因为疫情原因在家上网课的一位12岁男孩因被家长训斥,纵身跳楼身亡,留下父母痛彻心扉的哭诉。

  同样是在3月中旬,贵州一位19岁的大学生拎着菜刀砍死了同小区一个两岁小女孩,据说小女孩的妈妈还是刚从防疫一线回家的医护人员,不敢想象,她要怎么活。

  不论是自伤还是伤人,你所随便结束的生命可能是别人拼了命换来的。

  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每天拖着一双不方便的腿脚,带领医护人员“保卫武汉”,连续三十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线。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告诉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以最快速度上了“战场”。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而另外一些人,他们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仅靠着一只口罩,一张村民、居民熟悉的脸,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奔走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用沙哑的声音、忙碌的背影在疫情防控战场上构筑起了一道道“防疫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是英雄,胜似英雄。他们有的在倒在了送防护物资的路上,有的倒在了值守的岗位上……同学们, 当你们还在家埋怨这遥遥无期的假期时,有人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庚子年的春天;当你们还在抱怨饭菜不可口父母管的多时,有的孩子却再也见不到他们的爸妈;当你还在讨厌无休止的网课时,有的人却需要在山上蹭网村委会借光……朋友圈里经常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相信经历了这场战“疫”的你们对生命又会有了更深层的认知。

  人,是渺小的。特别是在自然面前,罹难者的生命已不可能重生。生命正因其不可逆性、不可再性以及不可互换性的特点而居伟至上。

  三、感悟生命,超越生命

  但,人终有一死,人生这才有了意义问题。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意义究竟是什么?

  毛泽东在1944年参加张思德战士的追悼会上曾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是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说炮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已然遥远,那么作为这场全民战“疫”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相信同学们还会记得那些在除夕夜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平凡英雄们,记得代表中国速度的火神山雷神山,记得那些留在白衣天使们脸上深深的压痕……正是这些无畏无惧,这些不屈不挠,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支撑这个民族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依然屹立不倒的中国脊梁,他们让生命的价值熠熠闪光!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包括生命责任观在内的一系列科学生命观,由此构建并发展自我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不断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淬炼绚丽的青春底色。

  在疫情之下,责任之上,很多人默默坚守岗位,他们口中所说的“都是分内事”,其实就是责任,就是担当。 责任就是做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担当是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敢挑担子,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

  一名滴滴司机大年三十晚上连夜从湖北钟祥赶到武汉,成为滴滴医护保障车队的一员,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在被问及为何不顾安危也要加入保障车队时,他回复说“我要让我的孩子明白,国家好了我们的小家才会好”。这是他的责任与担当。

  对于辅导员团干部来说,不论是每天询问学生健康的“一日三餐”还是嘘寒问暖的“家常便饭”,不论是健康“宅”家的心灵鸡汤,还是传递青春正能量的网络课堂,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成长不掉线”,这,是我们这些只能身处抗“疫”二线的一线辅导员责无旁贷的担当与使命。

  习总书记在给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回信中寄语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此次的疫情,让我们遇上,总是有它的道理,它想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走得太快太急,丢了最该珍惜的东西吗?你又能悟出什么生命的真谛呢?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去找寻答案!

  作者:孙娟娟 华侨大学



赞赏支持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